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該活動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其宗旨是為了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2019年聯合國糖尿病日宣傳主題是🚻:防控糖尿病 保護你的家庭,以家庭和個人健康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測為重點,呼籲關註個人及家庭成員血糖水平。
家庭是預防和控製糖尿病的主戰場🌿。每位糖友都有一部自己的“控糖血淚史”👩🏫,漫漫控糖路,有家人共同陪伴和面對,必將更有勇氣面對各種挑戰。
什麽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由於人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所引起的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增高🩲,進而糖大量從尿中排除🗡♋️。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便會危害到心、肺👩🏼🦲、腎、神經🛞、眼睛等,而這種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患了糖尿病,會不會把病遺傳給子女🔍?
糖尿病是一種遺傳傾向很明顯的疾病,但是糖尿病的遺傳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須有某些環境因素的作用,才能發生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並不是一定會得糖尿病🧎🏻♀️➡️,只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避免患上糖尿病的🟩😩。
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為什麽會得糖尿病🧙♀️?
除了家族史或遺傳傾向外,導致2型糖尿病發病的因素還包括年齡增長、不健康生活方式🪹🧜🏽♀️、膳食營養不合理、身體活動不足、子宮內環境以及應激🧍♀️、化學毒物等,特別是中心性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因此🦹🏼♂️,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高枕無憂”了🔗👰♂️,如果已經有了糖尿病風險👨🦽➡️,那就趕快行動起來吧👨🏫。
糖尿病是一種老年病嗎?
專家指出🧛♂️,糖尿病現在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正在加速增長⭕️。
兒童和青少年(≤18歲)中,超重或肥胖且合並下述任何一個危險因素者即可定義為高危人群:
一級或二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存在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症👨🏽🔬、高血壓🈺、血脂異常、PCOS);
母親懷孕時有糖尿病史或被診斷為GDM。
而肥胖和超重是兒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
很多糖友往往是到光辉娱乐檢查身體或者治療其他疾病時才無意中發現自己患了糖尿病,從而耽誤了治療。那麽,怎樣才能盡早發現患糖尿病的“蛛絲馬跡”呢?
多飲。喝水後口渴不能緩解,焦躁不安👐🏻🎡。
饑餓。沒有來由的饑餓♥︎🚵🏿,特別向往肉☝🏻、脂肪和糖類👈🏼。
多尿。主要表現為尿量大☁️,繼發排尿次數增加。
體重減少。以肌肉減少為主的體重減輕,疲勞感強烈。
其他可能的症狀,如視覺模糊、胸悶氣短、牙周疾病、皮膚瘙癢👰🏼♂️、傷口愈合慢等🍝。
發現有以上變化者應及早就醫檢查。
建議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進行糖尿病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並發症,包括急性並發症和慢性並發症🤛🏽。
急性並發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或者高滲狀態、低血糖🫣。
慢性並發症常常起病隱匿✒️,早期幾乎沒有主觀症狀。當出現明顯不適時🤵🏻♀️,通常是病情已處於較嚴重、治療效果不佳的時期♉️。
家有糖友怎麽辦?
1.督促糖友控製飲食,但不過於壓製
飲食以全面為原則,種類要多;每日菜單註意營養👮🏼♀️🫴🏻、顏色和種類的搭配,還要註意油和鹽的量;嘴饞時不要過於壓製🐂,可以少量吃點,通過適當增加運動量來抵消多余熱量🈺。
2.督促糖友堅持運動
運動應保持一定的規律和強度🛼,運動強度基本保持在心率110/分以內🧑🏽⚕️。
可以根據工作和生活作息🧑🍼,合理安排運動項目和運動時間。
運動時隨身帶好含糖高的果汁。
3.為糖友用藥和監測保駕護航
記住各種藥物的服用時間,並為糖友設好鬧鐘;用藥前仔細查看說明書🧑🏿🚒👨🏭,掌握用藥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便及時應對。
就診時將之前一段時間的用藥、飲食、運動記錄給醫生參考🩺,以便調整用藥。
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眼底、心肺功能👨👦👦、尿常規、血脂、電解質等🤾🏿♀️。
4.情緒心理適度把控
陪伴糖友,調整情緒,共同應對糖尿病。
家人樂觀開朗並享受生活🦦,並且在病人面前也表現如一👩🏻🦯➡️。
家人自願學習和多渠道了解糖尿病知識👩👦👦,提前過濾掉一些負面因素。
5.及時發現和應對低血糖
當糖友出現虛汗🩳🚣🏼♀️、乏力🚶♂️➡️、饑餓、心慌、頭暈🙍🏻♀️、心跳加快等低血糖症狀時🐕,家屬應當立即給患者補充含糖食物🧑🏿✈️,嚴重者要盡快送醫🕢。
6.做好皮膚護理
糖友皮膚易受感染,平時就要註意保持皮膚幹燥,避免損傷;泡腳或洗澡時溫度不要太高♿,以免造成燙傷。
7.調整生活,充足睡眠
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按時起居🤕✊🏼,同時適當地參加社交活動,保持樂觀的心情也有助於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