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糖與健康的話題一直是人們關註的熱點,朋友圈裏時常有文章盤點糖的各種危害,說中國人攝入糖太多,導致肥胖🔢、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高發⚇,需要“戒糖”來改善健康狀況。其實,“糖致百病”不可信♏️,減糖應科學。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年人和兒童糖的攝入量應控製在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不超過25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與此一致📧,同時倡導大眾以科學的膳食知識為指導🏃🏻♀️➡️,合理控製糖的攝入量。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21年發布的《中國城市居民糖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數據顯示👨🏼✈️,中國三歲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攝入9.1克糖💑,總體來說並不多,遠低於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然而,我們不能盲目樂觀,糖的消費量逐年增加🆎,仍然需要引起重視🖨。
糖與糖尿病並沒有直接關系
很多人認為吃糖對身體有害👩🏽🏫,甚至還會吃出糖尿病來🚘,這是一個常見誤區,糖與糖尿病並沒有直接關系🧙🏿♀️。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的發生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型糖尿病的患病基因來源於父母雙方,以及氣候、病毒感染🪼、嬰兒期餵養方式這三種因素🚽;二型糖尿病高風險因素主要有家族遺傳🧗🏿、年齡增長🧑🦯、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超重👨🏼💻、肥胖和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來的📤,但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遵醫囑嚴格控製糖的攝入。
有文章指出糖會導致食道癌𓀂、胃癌和乳腺癌等癌症👰。事實上🗼,癌症是遺傳、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等因素共同影響導致的,飲食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沒必要“戒糖”或“斷糖”飲食
但有兩類人群要註意減糖
任何形式的能量過量攝入均會導致肥胖🥽,單純把肥胖成因歸結到糖身上是不正確的😨。預防肥胖的關鍵是保持能量平衡🕌,通過身體活動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對於時下流行的“戒糖”或“斷糖”飲食,盲目戒糖沒必要,消費者應根據自身情況科學減糖🧍♀️。通常來說,兩類人群應註意減少糖的攝入:
第一類是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長期偏高的人群↖️,雖然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來的,糖尿病患者無法控製血糖,但應控製糖攝入量🤽♂️。
第二類是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過多攝入糖容易導致能量攝入過多,不利於控製體重,因此這類人群需要減少糖的攝入🫳🏼。
一日三餐的廚房用糖
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視
提到“減糖”,人們通常將目光聚焦在預包裝食品和飲料上🧔🏼♂️,而烹製一日三餐的廚房則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視。《中國城市居民糖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顯示❔,中國居民每日攝入糖的首要來源是烹調用的食糖(28.2%)🤘🏼✋,第二位是含糖乳製品(24.2%),第三位是焙烤食品(19.9%)🎠,第四位是飲料(17.7%)。加之居民在外就餐和外賣頻次不斷上升🔕,控製家庭、食堂、餐廳廚房中糖的用量至關重要。建議平時在烹飪過程中逐漸減少食糖用量,適應和培養清淡口味🧖♀️,從而減少糖的攝入。
建議每個人從自家廚房開始🍨,逐漸減少添加糖的使用量,培養清淡口味。有減糖需求的公眾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低糖或無糖的食品、飲料🕵🏻,保持健康體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