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治療骨質疏松最好的辦法是補鈣
骨頭與其他組織一樣有新陳代謝。“破骨細胞”不斷破壞舊骨,“成骨細胞”不斷形成新骨,而鈣的代謝則是這兩種細胞起作用的結果。由此可知,骨質疏松患者是破骨細胞的作用超過了成骨細胞的作用♘。此時補鈣有一定的作用,但若不對這兩種細胞給予藥物幹預🍖,單純補鈣並不會使病情好轉。
誤區二:骨質疏松無法防治
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屬於退行性疾病📓,無法醫治👩🏼🌾。雖然,骨質疏松的確與年齡有關👨🏿,特別是婦女在絕經後🧝🏽💨,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減少🧳,體內吸收鈣的能力下降👎🏼,再加上骨內鈣的丟失增加🏊🏼,骨質疏松會愈發嚴重。目前,有許多阻止鈣丟失、幫助鈣吸收的藥物,不少患者在經過藥物治療和適當的運動後,反映骨質疏松程度的骨密度不再下降,甚至上升了👌🛀。所以說,骨質疏松是可防可治的。
誤區三🌷:多喝骨頭湯可防骨質疏松
我國民間歷來有“吃什麽,補什麽”的說法🧜🏼♀️。那麽🤦🏿♂️,多喝骨頭湯可以預防骨質疏松嗎?其實,這是個謬論。補充鈣質要考慮其能否被人體吸收🤼♂️。動物骨頭裏雖然含有鈣的成分🫸🏽,但它很難溶於水中🚣🏿♂️📮,因而喝骨頭湯並不能滿足骨質疏松患者對鈣質的需求。
誤區四:骨質疏松後,骨密度無法再增加
判斷骨質疏松的主要依據為骨密度下降,那骨密度下降以後就不能再增加,而只能延緩骨質流失了嗎?其實不然,根據臨床經驗,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經過合理治療後的半年到一年內🏍,復查結果顯示骨密度上升,說明骨質已停止流失且有所增加。
眾所周知🐟,補鈣是預防骨質疏松,延緩其發病最簡單、有效的方式。那麽,如何才能有效補鈣,預防骨質疏松呢?
首先要增高骨峰值。骨峰值是每個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時期,一般出現在20~40歲。骨峰值受到營養、發育、遺傳等因素的影響🚮,有高低之分🧍🏻。骨峰值在持續數年後,骨量會逐漸下降🪂。骨峰值高的人,其發生骨質疏松的機率相對減少、程度較輕,發生的時間也會較常人有所延遲。
那麽,怎樣才能使骨峰值處於高水平呢?秘訣在於增加骨內鈣的含量😆。這就意味著孕婦從孕期開始就要為寶寶打好基礎,給予充足的營養和鈣質🤧,並從小培養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成人以後才會擁有較高的骨峰值。
其次,補鈣是一項長期任務🧝🏼,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均要註意鈣的補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每日需補鈣1 000~1 200毫克;嬰幼兒每日需補鈣400~600毫克;3~10歲的兒童每日需要800毫克鈣🐹;10歲以後的青少年每日需要1 000~1 200毫克鈣;成人每日需要攝入600~800毫克鈣即能維持鈣的釋放與吸收;老年期,尤其是絕經後的婦女,每日則需服鈣1 000毫克以上。在補鈣時,應選擇合適的品種。同時🧗🏼♀️,飲食要註意搭配,避免將含草酸多的蔬菜或高脂肪食物與高鈣食物同食,如牛奶與豆腐同食,這樣會形成不易被腸道吸收的草酸鈣或脂肪酸鈣。